学习教育
两学一做
【党史教育】 南昌起义:八一精神 永放光芒——中共武汉市实验学校委员会“百年党史周周读”系列之四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1-03-30 17:21:12    浏览次数:1613

       枪声鸣夜幕,豫章烽火扬。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的枪声,掀开了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复兴的新篇章。

打响了第一枪

       1927年8月1日凌晨2时,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的领导下,由中国共产党掌握的武装发动了南昌起义。按照预定计划,贺龙的第20军进攻旧藩台衙门、大士院街、牛行车站等处攻;叶挺指挥的第11军第24师向松柏巷天主教堂、新营房、百花洲等军发起进攻。激战至拂晓,全歼守军3000余人。1日下午,驻扎在马回岭的第25师第73团全部、第75团3个营和第74团机枪连,在聂荣臻、周士第领导下也闻讯赶来南昌,参加起义。

       起义成功后,起义前敌委员会按照中共中央关于起义仍用国民党左派的名义来号召革命的指示精神,发表了国民党左派《中央委员宣言》,召开了有国民党中央委员、各省区特别市和海外党部代表参加的联席会议,成立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推举邓演达、宋庆龄、何香凝、谭平山、吴玉章、贺龙、林伯渠、叶挺、周恩来、张国焘、李立三、恽代英、徐特立、彭湃、郭沫若等25人为委员。由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等组成参谋团,作为军事指挥机关,刘伯承为参谋团参谋长,郭沫若为总政治部主任。

       谁倡导了南昌起义?

       说到南昌起义,一个鲜为人知的问题是:谁最早提出了这次起义?1927年7月12日,中共中央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改组,将陈独秀停职,成立以周恩来、李立三、李维汉、张太雷、张国焘5人组成的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主持中央工作。临时中央的主要工作是部署党组织转入地下和中央机关从九江撤退到上海,同时考察打回广东以图再举的可能性,其中根本没有南昌起义计划。李立三到九江后,7月20日在与谭平山、邓中夏进行的九江会议上,敏锐地分析了临时中央“南下广东”并不可行,转而提出将一些可以争取的部队尽快集中于南昌,在南昌举行起义!这就是南昌起义的最早提议。

       谁参加了起义?

       南昌起义中,走出了一大批后来的人民解放军将帅。1955年授衔的将帅中,有7位元帅、4位大将与南昌起义紧紧相连,这还不算主要领导人周恩来和较早牺牲的叶挺。

       7位元帅中,1927年8月1日凌晨,在南昌指挥起义作战的有3位:第二十军军长贺龙、指挥部参谋团参谋长刘伯承、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团长兼南昌市公安局局长朱德。 8月2日拂晓,策反敌军成功的聂荣臻带领第25师赶到南昌,参加起义队伍,其中包括时任第25师73团3营7连连长的林彪。 8月10日,时任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部准尉文书的陈毅从九江赶上南下的起义部队。

       叶剑英对于“八一”南昌起义的贡献是秘密的。起义发动前,时任张发奎第二方面军第四军参谋长的叶剑英,探知贺龙、叶挺等人将要被扣留,解除兵权。他马上约了叶挺、贺龙、廖乾吾和高语罕4人到甘棠湖划船,秘商起义。正是在这艘小船上,叶挺、贺龙最终下定了起义决心。起义爆发后,张发奎手下不少将领主张派兵夹击起义部队。叶剑英再次献计,建议张部跟随起义部队,以“援师讨逆”的旗号夺占广东地盘。张发奎欣然采纳。正是叶剑英这个建议,使南昌起义部队迅速打开了南下广东的通道。

       南昌起义中还走出4位大将。陈赓大将,与周恩来共赴南昌,起义中负责政治保卫工作,后来起义部队南下,他在贺龙的第二十军3师6团任1营营长。粟裕大将,起义时为十一军的一名班长,起义中跟随部队警卫设在江西大旅社的革命委员会。许光达大将,时任第四军炮兵排长。张云逸大将,时任第四军25师参谋长,未暴露身份公开参加起义。

       为什么会在8月1日的南昌

 

       1927年3月,在南京的蒋介石接团和在武汉的汪精卫集团公开决裂。4月12日,蒋介石集团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开始大量逮捕和处决共产党人。7月15日,武汉的汪精卫集团也开始“清党”,驱逐各政府部门和部队中的共产党人。轰烈烈的大革命就此失败,中国共产党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挽救革命,7月12日改组中央,停止了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陈独秀的领导,并于下旬决定集中由共产党掌握和影响的国民革命军,联合以张发奎为总指挥的第二方面军南下广东,会合当地革命力量,实行土地革命,恢复革命根据地,然后再举行第二次北伐。

       这一行动由李立三、邓中夏、谭平山、恽代英、聂荣臻、叶挺等人具体组织,但很快发现张发奎同汪精卫关系密切,并在第二方面军中开始迫害共产党人,因此向中共中央建议依靠自己掌握和影响的部队,“在南昌暴动”。据此,中共中央指定周恩来、李立三、恽代英、彭湃等组成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以周恩来为书记,前往南昌领导这次起义。预定参加起义的部队有:第二方面军第11军第24、第10师,第20军全部,第4军第25师73团、75团以及第3军军官教育团和南昌市公安局保安队。其中24师师长叶挺、73团团长周士第和军官教导团团长兼南昌公安局长朱德都是共产党员,20军军长贺龙虽然不是共产党员但却很坚决地表示愿意参加起义,第10师师长蔡廷锴思想上也比较倾向中共,所辖的3个团中30团团长范孟声和不少营连长都是共产党员,这些部队都在中共的直接领导和影响下,总兵力约2.2万人,而且都在南昌附近。南昌市及近郊只有第五方面军警备团和第3、第6、第9军各一部共3000余守,因此中共前委决定将这些部队全部开往南昌。从7月25日起,第11军、第20军在叶挺、贺龙指挥下,陆续向南昌集中。27日,周恩来等人到达南昌,组成前敌委员会,加紧了起义的准备工作,决定在敌援军到来前,抓住时机于8月1日举行起义。就这样,中共独立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就历史性地选择了南昌,选择了8月1日。

       汇聚三大起义的火种

       由于国民党军随即开始大举反扑,所以从8月3日起,起义军分批撤出南昌,计划经瑞金、寻乌进入广东,先攻占东江地区,发展革命力量,争取外援,再攻取广州。但当起义军进至进贤县时,第10师师长蔡廷锴驱逐在该师的共产党员,率部折向赣东北,脱离起义军。而且撤离南昌比较仓促,部队未经整顿,加上酷暑远征,部队减员较多,8月7日到达临川时只剩1.3万余人。

       此后起义军接连攻占瑞金、会昌,再改道东进,经福建省长汀、上杭南下。9月22日,占领广东省大埔县三河坝,由朱德率25师和军官教导团留守,主力继续南进,于23日占领潮安(今潮州)、汕头。但国民党军重兵合围而来,中共前委决定再次分兵,由第20军新组建第3师驻守潮汕地区,集中主力迎击东进之敌。此后起义军主力接连在揭阳县山湖、汤坑、汾水村等地与国民党军展开激战,伤亡2000余人,被迫向揭阳撤退。10月初,起义军主力在向海丰、陆丰地区撤退途中,遭到国民党军截击,大部溃散。起义军领导人分散转移,余部1300余人进入海陆丰地区与当地农军会合。

       而留守三河坝的部队,在予敌重大杀伤后,向潮安转移,10月5日与从潮汕撤出的第3师6团余部会合。此后,这支部队在朱德、陈毅率领下,一路转战,于10月20日到达江西安远县天心圩时,只剩下800人,主要来自73团、74团和3师6团三支部队,其中73团就是北伐时期的第四军独立团,前身就是共产党直接掌握的第一支武装——大元帅府铁甲车队。74团则是由独立团抽调部分干部和伤愈归队人员为基础组建,等于是独立团的分支。在这两个团都有党总支部,营有党支部,连有党小组。6团的200人中党员更是占了相当部分。因此,此时剩下的800人就是南昌起义部队的精华,是中共力量最集中的部队,也是历经大浪淘沙保存下来的火种。在这800人中就有1955年开国将帅中的3位元帅、1位大将、6位上将!朱德和陈毅对部队进行了整训,稳定了军心,树立了坚持革命的信心,将部队整编为1个纵队。11月和12月,又先后收容了秋收起义两支失散部队和广州起义部队的余部200人。这样,朱德陈毅率领的这支小部队就汇聚了三大起义的火种,1928年1月又在中共湘南特委配合下,发动湘南暴动,4月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主力在宁冈会师,成立了第一支工农红军第四军。

       虽然南昌起义最终失败了,但是这次起义的伟大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开创了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新阶段,特别是对创建人民军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保留下了最终燎原的革命火种。

       南昌城头的枪声,像划破夜空的一道闪电,使中国人民在黑暗中看到了革命的希望,在逆境中看到了奋起的力量。南昌起义连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以及其他许多地区的武装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开启了中国革命新纪元。自那时起,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就英勇投身为中国人民求解放、求幸福,为中华民族谋独立、谋复兴的历史洪流,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了一起。

       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从此,8月1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山河为碑,历史作证。在党的领导下,人民军队历经硝烟战火,一路披荆斩棘,付出巨大牺牲,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胜利,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建立不朽功勋。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后湖大道连湖路50号 电话:85530021(招办)、82830311(学籍办)、82830228(教务处) 邮编:430014
网址:http://www.whssyxx.com E-mail:whssyxb@126.com 
鄂公网安备42010202002764